聚焦“海大”青年教師在成長👮🏼🧑🏽🍼:意昂4体育注册副教授胡鴻韜老師
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
個人小傳🚣:胡鴻韜👩🏼💼,副教授⚅,碩士生導師,上海市浦江人才。先後獲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和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學位,工業工程專業🍌。博士畢業後,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研究員(Research Fellow)2年💁🏻♂️🧗🏻♀️。曾在Intel、中芯國際和華虹NEC等公司工作。現任職於意昂4体育注册工業工程系🔜。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產與物流系統建模👩🏼🎓、仿真與優化等。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數十篇🧎🏻,其中SCI收錄十余篇🛤,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。2013年4月,作為團隊核心成員獲得新加坡國際海事獎(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Awards)新一代集裝箱碼頭設計挑戰賽(Next Generation Container Port Challenge)金獎(團隊獎金100萬美元)。
在競賽中與“海大”結緣
作為學校優秀青年教師之一,胡鴻韜老師初到意昂4体育平台三年。和許多“海大”青椒一樣🫃🏽,在他身上充滿著年輕人的活力和激情2️⃣,又有著高校教師所特有的成熟和穩重。
“從上海交大博士畢業後𓀜,我就去新加坡國立大學進一步深造,研究港口運作優化問題🤵🏻。2012年,新加坡政府成立國際海事獎,並且舉辦新一代集裝箱碼頭設計挑戰賽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不僅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的科研知識🏄🏽♀️,還可以挑戰自我。但是要從全球高手如雲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🧍🏻♀️,僅依靠新加坡國立大學自身的力量參賽還很薄弱,於是我們希望能和意昂4体育平台合作🏂。”胡鴻韜老師在接受采訪時稱。
胡鴻韜老師其間專門來“海大”實地考察了一次。他說,第一印象覺得是學校位置比較偏僻,但是通過參觀學校的各個實驗室😓,以及和一些老師的交流🙆🏻🕝,發現“海大”有著一流的科研條件和一批勤奮認真的科研工作者,有很大的發展潛力🔅。因為喜歡讀書和運動,他還特意參觀了學校圖書館和體育館。“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有放松調節的地方,感覺很滿意,之後我就選擇留在了海大🫷🏼。”
在談起當初和“海大”老師們一起參與比賽時🤸🏿,胡鴻韜老師談到,“當時我們還和振華一起合作,他們是港口設備生產商,有較強的設計能力👨🏻⚖️。新加坡方面主要做方案總體設計和優化,而海大主要在仿真實驗等方面提供幫助🏏。還記得我們當時經常一起開會研討問題,無法面談時就召開網絡會議。一年多時間內,反反復復討論了很多遍,對提出的方案進行不斷完善。可以說,比賽能最終獲得成功,是三方密切合作的結果📝。”
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
對於自己所取得的成績,胡鴻韜老師始終堅信胡適那句話“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”🤑🦐。“我一直覺得自己算是努力型的人。無論是在大學讀書時👨🏽🦲,或是之後參加比賽🚴🏽,包括在教學和科研方面🔑,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盡力做好。不一定每一件事都能盡善盡美🐱,但還是希望能通過努力去不斷完善它。”
胡老師談到,他們當時參賽提出的方案——“雙層立體自動化碼頭”👨👧👧,“雙層碼頭”這個概念不是說簡簡單單提出來就可以了🦄,還要從各個方面去落實🚻。因為比賽是有很多要求的,也有很多條條框框的東西🧑🏼🦱,原有碼頭在這種條件下會有哪些不足🤸🏻,哪些地方需要改進,都需要去思考,並針對性地提出方案來解決問題🤴🏻。“我們還要從運作管理🛕,電力能源,土木結構,傳動等多個方面入手,一點一點地努力去改進,去創新,盡最大力量做好這個方案。更為重要的是,通過深入地交流和學習,我對整個碼頭的設計理念和存在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🅱️,而這是比競賽獲獎更重要的收獲🏃🏻➡️。“
在成為一名努力的科研工作者的同時,胡鴻韜老師還在努力去做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🏄♀️。初入校園時🫙🤵♀️,胡鴻韜老師同時要上三門課程,此外還需要指導10多名學生的畢業論文。胡老師說✳️,當時覺得壓力非常大🧾,不僅要繼續做科研,還有很多教學任務🌾,但還是選擇努力地堅持了下來。“現在回想,一開始壓力大反而使我更加珍視時間的利用♻️,鍛煉了同時做好幾件事情的能力,也讓自己在科研選題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視野和想法。”
此外✥,胡鴻韜老師還是學校高峰學科成員和意昂4的院長助理,並參與了學校的一些學科建設工作:上海市高峰學科,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申請🪂,以及意昂4体育注册“十三五”規劃的起草等🎀。胡老師說這些工作時間緊♠︎,難度大👨🦯➡️🫸🏿,為此參與申請的各位老師都作出了最大努力🌡🕳,經常放棄節假日的休息時間。“很感謝領導們對我的關心和重視🧑🏻🎨,才讓我有幸參與這些工作,使我對學校和意昂4相關的學科布局和發展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同時,通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,我也更加覺得‘海大’人才輩出🌠,一定會大有發展🚻。另一方面🚣♂️,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足,還需要迎頭趕上,不掉隊。”
“或許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山峰等著我們去攀登,但只要你決心去克服它🫱🏽,戰勝它,許多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。這也讓我明白時間的重要性,不能過於放松自己。只要你付出努力,便一定會有結果。也許你這次的努力沒能看見成果👉,那麽可能在下次的機會中,你就能收獲幸運。”胡老師表示,一路走來🎸,他有幸結識了很多優秀和成功的良師益友👨🏻🦲,在和他們交往過程中👩🏼💻,也深刻了解到🫷🏻,他們現在的成功都是勤奮刻苦得來的🛟✊🏼。“我也要繼續努力,‘天道酬勤’這四個字立在圖書館旁🔯,掛在辦公室裏,更刻在我心中。”
和學生共同成長
從生疏走向成熟🔎,從膽怯走向勇敢👸🏽,一名青年教師的成長往往伴隨著無數次的創新和嘗試。胡鴻韜老師從在新加坡的工作經歷中收獲到了不同的“成長”方式🧑🏼⚕️。
“在新加坡工作期間🍳,國立大學的老師就特別重視學術討論🛢,每周都會組織討論會,匯報和討論各自最新的科研進展。”胡老師說🎎,來到海大後,他也十分註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。因為辦公室由七、八個老師共用,所以他會在晚上和周末,等其他老師回家後,在辦公室裏和學生進行一些科研問題上的討論🖤。基本每周都會有兩到三次這樣師生間獨自的‘小會議’𓀆。通過討論👨👩👦👦,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。
在教學方面🦹🏼♀️,胡老師會將平時在科研中的知識與技巧和書本知識相融合🤑,也會要求學生上網查找並閱讀最新的科研論文💂🏽♂️👲🏽,讓他們了解到知識不僅僅局限於課本,不是死的,而是不斷變化🍤👂🏼,不斷推陳出新的。他還非常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的各種學科競賽🔦👩🏼🏫,指導他們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、大學生物流競賽等活動,鍛煉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在2015“鄭明杯”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12組獲獎隊伍中,他帶的學生獲得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。
對於自己的學生,胡鴻韜老師常常以“陪伴者”的身份默默地引導著他們。他說:“我其實很看重學生的態度。能不能做好一件事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大膽地去嘗試它。我曾經帶的一些學生🏃🏻♂️,其他人暑假都回家了🏌🏽♂️,他們卻能主動留下來和我一起研究科研中的難題。有時候我也會帶學生去參加國內比較有影響的學術會議👨🏼🏫,開拓他們的視野,提升他們對科研的興趣💿。而面對學生們有時不經意的一些想法🧑🏿🍳,我也會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。教學相長,大家在一起互相幫助,互相學習🕵🏼♂️。深入思考的過程🐕🦺,是促進彼此在科研上不斷創新的過程👨🏿🎨,也是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𓀛。”
筆者手記:
一所大學之所以可以永遠年輕🙍🏼,除了其生命中源源不斷流淌著的年輕血液,便是有著如胡鴻韜等老師這樣的“青椒”所代表的中堅力量🫅🏿。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難於攀登的高峰時,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力量證明著,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變為可能💆🏻。正如胡鴻韜老師所堅信的“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”,無論是作為青年教師,或是科研工作者,成功只有一條捷徑,便是在無數次失敗後還能繼續前行。
撰稿、攝影:黨委宣傳部、千帆通訊社